在全球民航業不斷追求節能增效的大背景下,物聯網追蹤技術正以迅猛之勢滲透到機場運行的各個環節,為機場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從早期的技術萌芽到如今的大規模應用,再到與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物聯網追蹤技術正逐步改變機場運行管理模式,推動提供高效優質的航空服務。
從可樂售賣機起步的物聯網技術
物聯網追蹤技術的發展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經歷了漫長的探索與積累過程,最終在關鍵技術突破的推動下實現跨越式發展。
早在互聯網出現前半個多世紀,被稱為“現代交流電系統之父”的尼古拉?特斯拉就作出了“每個家庭都將與一個中央交互處理機構相連”的驚人預測,并為后來物聯網技術的發展埋下了伏筆。1982年,互聯網剛剛起步,一臺可口可樂售賣機通過卡內基梅隆大學的網絡上報庫存狀態,成為首批智能設備之一,標志著物聯網技術在實際應用中進行了初步嘗試。
“物聯網”這一詞語的誕生距今僅26年。物聯網分析機構數據顯示,如今全球已接入互聯網的物聯網設備超過188億臺。如此龐大的實體設備網絡是建立在關鍵領域技術突破基礎之上的,比如無線數據傳輸、電池傳感器和互聯網本身。
而“工業物聯網”概念于2012年提出,指的是物聯網核心技術在工業環境中的應用。該技術在誕生之初即用于將單個追蹤器收集到的信息傳輸至中央處理平臺。追蹤器通常收集并傳輸位置、環境和運營三類數據,將其組合應用于觸發警報、調整計劃或預測資源短缺、日程沖突等情況。物聯網技術充分印證了“可衡量者,方可控”的古老格言。
近年來,工業物聯網領域的設備追蹤技術取得了顯著進步,比如設備成本降低、電池續航延長、傳感器數量增加、性能提升且體積縮小等技術進步拓展了物聯網技術的應用范圍。與傳統人工搜尋耗費大量人力、物力相比,物聯網追蹤技術在時間與成本節約方面的優勢顯而易見,它能夠實時、精準地定位物品,極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設備定位失靈會導致諸多不便,甚至引發棘手的投訴事件,使管理機構聲譽受損,而物聯網追蹤技術能夠從根源避免此類問題的發生。
復雜場景更能大顯身手
機場的建筑結構復雜、人流量龐大、設備類型繁多,對設備追蹤的精準性、實時性要求極高。物聯網追蹤技術在機場的應用,有效破解了各類復雜場景下的設備追蹤難題,為機場運行效率大幅提高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在機場運行中,地面服務設備的管理至關重要。登機梯、擺渡車、牽引車等設備的位置必須明確,才能實現統一調度,確保飛機航前航后工作安全有序開展。如飛機的裝卸作業需要知曉行李拖車的停放位置及裝載狀態,以便合理安排裝卸人員和時間,提高行李裝卸效率。又如發動機清洗設備、氧氣推車等工程設備可能需要隨時調用,了解其位置與運行狀態能夠確保在需要時及時調配,避免因設備短缺而影響飛機維護或航班正常運行。
物聯網設計師必須基于長期經驗和專業知識設計優質的物聯網配置方案,以滿足在不同環境中的使用需求。例如,戶外環境可使用全球定位系統(GPS),在機坪追蹤地面服務設備就相對簡單。但在機場內部包括航站樓、停車場及周邊酒店等區域,定位一輛輪椅或行李推車就非常困難。因為室內外場景融合、人員密集程度不一,通過人工定位將耗費巨大成本,物聯網技術由此成為必然之選。
通過定位所有輪椅的位置分布,能極大提高特殊旅客服務效率,畢竟機場服務的整體速度取決于行動最慢的旅客。旅客服務團隊能夠實時獲取航班到港信息與旅客人數,而行李推車追蹤系統則讓他們能夠及時滿足旅客的需求,為所有旅客提供更貼心、及時的服務。
目前,機場尚未實現對所有輪椅或行李推車的追蹤。但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相信實現這一目標已為期不遠。
關鍵技術降低使用門檻
在物聯網追蹤技術的應用過程中,電池和聯網能力是兩大關鍵考量因素。
此外,追蹤地面服務設備(或任何高速移動設備)的最大挑戰在于數據更新頻率。因為移動設備無法始終保持聯網狀態,追蹤器需要研判何時傳輸何種數據,以最大限度延長電池續航。在所有行業領域中,地面服務設備對電池的損耗可能最為嚴重,非動力驅動型設備上的追蹤器需要依靠電池為所有機載功能供電,因此電池是物聯網追蹤器的核心。設計決定一切,若功能設計合理,那么物聯網設備的電池單次充電可使用數年,將極大降低物聯網設備的使用成本。
此外,聯網能力是追蹤器的核心功能之一。物聯網追蹤器通常通過低功耗廣域網連接云端管理系統,這種網絡能以極少的電量消耗,實現小數據包的遠距離傳輸。例如,窄帶物聯網、長期演進機器類通信等網絡均屬此類,從而將數據傳輸成本降至最低。最為重要的是,中央數據處理平臺是收集所有追蹤器數據的核心“大腦”,能讓設備的位置與狀態一目了然。數據傳入后,中央數據處理平臺可根據預設閾值觸發警報、識別閑置設備,甚至在資產進入限制區域時發出提醒。
機場的機坪運行系統通常擁有獨立的界面來管理整個機坪。因此,設備追蹤管理平臺應具備開放的應用程序接口,以便實現數據的匯總集成。中央數據處理平臺能讓資產管理者掌握資產的使用情況,生成審計記錄與維護歷史,還可為現場或航站樓內的工作人員提供隨手可查的手機端應用程序,方便他們查找最近的資產,標記需要維護或清潔的設備。
AI加持下的物聯網技術
人工智能(AI)與物聯網追蹤技術的深度融合為機場帶來更多創新與變革,推動機場設備追蹤與管理朝更智能、更高效的方向發展。
與許多行業一樣,人工智能通過持續改進數據分析、實現預測性監管維護、自動化處理流程等方式,顯著提升物聯網設備追蹤系統的性能。人工智能算法能實時處理物聯網傳感器收集的海量數據,并通過分析歷史數據預測潛在設備故障、排查簡單的系統故障,進一步優化數據資源配置。例如,根據長期以來的物資需求規律,實時跟進庫存情況,可以優化資源補貨流程,有效減少補貨等待時間或資源浪費。在機場運行中,人工智能可以根據歷史航班數據、客流量數據以及設備使用數據,精準預測不同時段、不同區域對各類設備的不同需求,提前做好設備調配規劃,避免資產閑置或短缺情況的發生。
在設備維護方面,傳統的定期維護方式不僅成本高昂,而且可能無法及時發現設備潛在的故障隱患。借助人工智能和物聯網追蹤技術,能夠實現設備的預測性維護。物聯網追蹤器實時收集設備的運行數據,如溫度、振動、運行時間等,人工智能算法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當發現數據異常時,及時發出故障預警,以便維修人員提前做好維修準備,更換零部件,避免設備在運行過程中突然發生故障,減少設備故障導致的工作延誤和經濟損失。
此外,人工智能還能實現機場運行流程的自動化。例如,在行李處理過程中,物聯網追蹤器實時追蹤行李的位置和狀態,人工智能算法根據航班信息、行李數量等因素,自動優化行李分揀路徑,提高行李分揀效率,減少行李錯運、漏運的情況。在地面服務設備調度方面,人工智能可根據航班起降時間、地面服務需求等,自動調度各類地面服務設備,實現設備的最優配置和高效利用,進一步提高機場地面服務效率。
可以預見的是,人工智能系統將推動機場設備追蹤與可視化管理朝更科學可控的方向發展。這一變革由海量數據分析驅動,最終大幅降低機場設備運維成本,提高機場整體運行效率。隨著物聯網追蹤技術與人工智能的不斷發展和融合,未來機場將朝更加智能化、高效化、人性化的方向發展,為旅客提供更優質的出行體驗,為民航業的可持續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